《極端經驗》 2011年1月22日至2011年02月21日 開幕酒會:2011年1月21日,下午6時正至8時正 藝術家:胡向前(北京), 崔廣宇(台北), WAZA Group(武漢), 楊俊(台北 / 維也納) 策展人:姚嘉善 在最新的影像作品《多餘的知識》(2010年)中,藝術家胡向前僅憑一本求生指南,在野外獨立生存了十五天。這件作品簡潔地展現了習得的知識和實際經驗之間的巨大差距,同時還暗喻了堅持,隨機性,以及最終的失敗。《極端經驗》中展出的四件影像作品共同探討了誇張的背景、形態、狀況和情景,進而分析和揭示那些使我們在接受現實所帶來的挑戰。通過比對巨大的心理差距,以及將過去和現在、本地和全球戲劇性地並置,這些作品不僅反映出「極端」這兩字的含義,並且揭示人在失去了「正常」之定義的地方的生存意義。胡向前和崔廣宇以行為藝術的觀點,將自己置於極端或難以理解之處境中,從中他們的作品試圖揭示藝術家應正視和詮釋自己周遭環境固有的角色。 而WAZA Group和楊俊採用一種比較抽象的角度,反映?由於都市變遷而引發出的想像和回憶的內在機制。 在《2009年極地日記:錯誤的冰塊》 (2010年)中,藝術家崔廣宇將台北的都市日常生活情景和北極的嚴酷環境對換。影像片段是從藝術家在一次北極圈探險之旅得來的體驗,並指向他從嚴酷的環境返回城市時所感受到奇妙的相似和巨大差異。相比之下,WAZA Group之《失地、一》(2008年)是由五、六十年代的廢舊電影膠片剪接而成的寧靜田園場面。這作品留下深深的懷舊印象的同時也和當前武漢高速城市化的圖景形成巨大的反差。伴隨著惆悵的音樂,拼接起來的片段組成的作品看來是一部連貫的敘事短片,但其實上演的只是一群昔日在不同時段被攝錄亦互不相識的人。楊俊的《巴黎症》(2008年)將一種同名的心理病從新演譯。「巴黎症」正解是當在巴黎訪問或度假的遊客 — 普遍是來自日本的 — 發現他們對巴黎的浪漫想像和嚴酷的現實無法調和,導致精神崩潰。現今的中國城市像童話一般佈滿?模仿真正或虛構歐陸風格的建築,而楊君的電影就將上述情竟移至當代中國。